中新社上海11月11日電 (記者 鄒瑞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和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授李輝11日在此間宣佈,由其二人領銜的復旦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已確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體突變類型,從而解開了關於曹操身世的眾多謎團。相關論文亦於今年上半年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人類遺傳學報》上發表,並已得到國際認可。這是世界上首次的用歷史學和遺傳生物學結合解開歷史謎題。
  這份2000年前的“親子鑒定”是如何作出的呢?,據李輝介紹,根據遺傳規律,Y染色體只能父子相傳,所以研究Y染色體,可以發現人群在父系關係上的遷徙和發展。Y染色體共有六千萬個鹼基對,且在不同的支系中會有細微差別,根據其獨特的“突變類型”可推斷出家族序列。
  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從2009年起向全國徵集曹姓男性參與Y染色體檢測,專家組在全國各地採集了79個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個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願者的靜脈血樣本,最終樣本總量超過1000例。與此同時,韓昇通過對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民間家譜等各種歷史文獻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後代可能的線索,課題組篩選出8支持有家譜、經過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儘管根據現代曹姓後人的基因,復旦大學課題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並未結束。2011年初,韓昇、李輝來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找到了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的兩顆牙齒,根據提取的骨粉所做的Y染色體類型研究,發現其與曹操後代的Y染色體類型完全一致。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雙重驗證,課題組100%確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體SNP突變類型為O2*-M268(註:英文字母O),並且曹操後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
  在確認曹操後代的同時,他們還用同樣方法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沒有關係,曹操之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該家族並非曹參本族,從而證明曹操是曹參後人說法有誤;同時對民間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避禍改姓而來、曹操是夏侯氏抱養而來等說法,研究證明曹操家族與這兩個姓基因沒有明確遺傳關係、家族基因不一致,因此說法也不准確。
  韓昇認為,該項研究的成功,表明跨學科的研究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它不再是幾個學科的“拼盤”,而是立體地疊在一起,形成一個文理科交叉的方法、理論、手段。用歷史學和遺傳生物學結合解開歷史問題,可以誕生一種全新的“歷史人類學”學科。
  此外他還透露,李輝正在做一系列對史學有革命性意義的研究,如中國遠古傳說中的堯、舜、禹、黃帝、炎帝等,試圖改變史學界“疑古時代”的看法。(完)  (原標題:曹操身世之謎:非夏侯氏後代 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49mzxe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