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在上周舉行的廣州市兩會上,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的辦證調研成果:長達3.8米,集納103個證件的“人在證圖”引起了公眾的共鳴(見上圖,周巍攝)。證件滿天飛、辦證跑斷腿、要提交的證明材料一籮筐……辦證難,與門難進、臉難看一起並稱辦事“三大難”。
  一生
  為什麼要辦400多個證
  分析:過去是與單位制相關;現在是為了擋住一些造假和便於管理
  在我國,人的一生最多可能要辦多少個證件
  答案是400多個,其中常用的證件、證明103個。
  這是廣州市政協兩個專委會和政協委員曹志偉調研數月的提案梳理出來的。
  我們辦證是從娘胎里開始的。出生前,需要辦理準生證;出生之後,要出生證、疫苗接種證、戶口本;讀書時要辦學生證、學位證和各種考級證書;就業還有就業證、社報、醫報、職稱證、職業資格證等;退休了,要辦退休證、老人證,還得開一份活著的生存證明,才能領退休金;死了也沒有消同要辦火化證、死亡證明、骨灰存放證等。
  這些證件、證明對於每一個國人來說,既陌生又非常熟悉。“陌生是因為太多了,許多人辦過了都不記得,要辦的時候也匪夷所思,熟悉是因為不管你樂不樂意,你必須接觸它、瞭解它”。
  廣州一位“80後”白領喻先生告訴記者,在買房時被告知要提供未婚證明實在懵了,“知道結婚證,未婚還有證跑下來才知道也是民政局給辦,憑辦證人單位的一個證明和戶口本、身份證等辦理,我不明白這個證明意義在哪裡,如今單位又如何確證其員工的婚姻狀況。”
  為什麼有這麼多證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岳經綸分析認為,“中國式辦證”一定程度上與過去的單位制相關,個體做任何事都需要組織的證明,現今則主要是因為社會誠信體系和行政管理水平不高,為了擋住一些造假和便於管理,政府部門不斷提高門檻,而提高門檻的辦法就是出具各種官方的證明。
  辦證
  最多的當屬公安部門
  怪事:一對老夫婦要補辦結婚證,民政部門建議“重新結一次婚”
  去年,一名“北漂”小伙子,為辦護照從北京到河北老家來回跑了6趟、累積行程3000多公里,結果證還沒辦成。“荒誕”的辦證遭遇也發生在廣州一對結婚40多年的新疆籍老夫婦身上。因為要幫兒女購房做擔爆需要出示已遺失多年的結婚證,由於兩地部門的信息不溝通,必須回新疆辦證。民政部門考慮到他倆年紀大腿腳不方便、來回費用高,提出建議:不如在廣州重新結一次婚、再辦一次結婚證。
  根據廣州市政協的調研,辦理這些證件需要經過18個部委局辦,39個處室、中心、支隊和所審批,蓋100多個章,還需繳費。其中,辦證最多的是公安部門。
  更麻煩的是,每個市民都清楚:證件還不是想辦就可以辦的,需要提交各種材料。在不同的部門,同一份證件、證明材料往往還需要重覆提交。曹志偉舉例說,戶口本要提交37次、照片50次,身份證需要73次。
  “80後”喻先生的辦證經歷也不“順利”:在辦理未婚證前,恰巧丟了身份證,帶著戶口本和原先備下的身份證複印件和單位出具的未婚證明去了民政局,為了取得辦證人員的相信,還帶著正在辦理身份證的公安局的憑條,另外還讓單位在身份證複印件加蓋了“與原件相符”字樣的章,可是民政局就是不給辦,非要出示身份證原件。
  如何告別“證件滿天飛”時代
  說法:政府部門數據中心的接口相互開放,開證明、重覆提交材料的事會少很多
  “證件數量多,辦證地點分散,辦證材料重覆。”曹志偉說,每一個證件上的功能單一,為何會這樣這是由於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堡壘,造成了“信息孤島”。
  “孤島”的背後,是各個部門各自為政,導致證件滿天飛。“所以只好公民背著這些證件,不斷地奔走於各部門之間,傳遞證件上的信息,讓市民不得不面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正在推進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閔樂萍說,實際上,現在許多公民信息已經利用政府的數據中心實現了集中,但問題是一個部門一個數據中心,接口互不開放,導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證明以及重覆提交材料。
  岳經綸建議,在行政審批改革背景下,各級政府應該來一次“證件大盤點”,採取合併同類項,提高單個證件的技術含量和信息含連先減少證件數量。比如,身份證的信息應該涵蓋退休證、老人證,乃至五險一金的社會保障卡證合併。
  在廣州市兩會上,代表委員還獻策,通過大數據連通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孤島”,並輔以建立公民信用體系,讓其涵蓋公民的納稅信息、信用信息、貸款記錄和違紀違法記錄等一切信息,最終實現“一證行天下”。
  觀點
  簡政請從“減證”開始
  “我們不一定活到100歲,辦證居然要辦100多個!”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繪製的“人在證途”圖表,再次刺痛了公眾辦證難的神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地方代表委員呼籲,簡政請從“減證”開始。
  “證件大國”的證件種類繁多引發人們各種微詞:網民“@假裝很憤青的樣子”直言:“每個證對應一個部門單位,映照出龐大臃腫的管理機構!”網民“@凌耐”認為,證件繁多反映了政府職能部門中的一些問題,證件只是個擋箭牌,牌後面是手續費和一些不必要部門和部門工作人員生存的供養。
  這些證件看似“證出有名”,但仔細推敲下來不難發現很多證件存在重覆:比如戶口本上已設置了“婚否”一欄,就沒有必要再開一個“未婚證明”;既然有了畢業證和學位證,再要求開學歷鑒定難免有些重覆;身份證上已記錄出生日期,那是否退休、是否是老人等自然很清楚,就不用再辦退休證、老人證……
  建立公民信息大數據網、多證合併、一證多能,這些早已沒有任何技術障礙的事情卻一再停留在代表委員和市民的建議上。究其原因,非不能為,而是不作為、不願為。一些部門各自為政,連公民信息這一天經地義應該政府各部門共享的治理支撐信息也四散各處,各設壁壘、互不開放。
  信息的壁壘導致了證件滿天飛。各部門為了便於管理、為了不擔責任、為了部門利益,不得罪兄弟部門,只能折騰老百姓,辦證跑斷腿,往往還辦不下來。
  明知有重覆,但在“有證走遍天下,無證寸步難行”的國情下,老百姓不得不費時費力去辦理。計劃經濟時期,證件是對公民進行人身管理的一種方式,我國早已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有些證件已經變得不必要,政府職能部門是否應該考慮對不必要的證件做一個大清理,一些沒有意義平添麻煩的證件可以休矣。
  對證件的清理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其背後的行政機構、行政管理做減法,各地新出爐的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紛紛將“簡政放權”列入重點工作,“簡政”能否就從“減證”開始,作為行政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讓行政管理更寬鬆,讓百姓們別繼續在“證途”上困囧
  曹志偉履職記
  ●積24年城建工作之經驗,畫成投資項目審批“萬里長征圖”,直陳審批流程繁冗、遷延時日。此圖一經展示,不足百日,廣州的投資項目審批工作日縮短至37天,成為全國倒逼行政審批改革的一個經典案例。
  這是廣州民間給廣州市政協委員曹志偉的“頒獎詞”。
  作為一名“老城建人”,曹志偉深切感受到行政審批繁瑣帶來的艱辛。這張圖,早在13年前就已經描畫。那時,他從未想過這將在未來用於參政議政,而僅僅是工作需要,自己對流程再造的偏好,驅使他願意在這一領域寓“工”於樂。
  ●曹志偉開玩笑說:“這張圖確實讓涉及的部門開始了‘勞動競賽’”。
  一圖轟動。在向廣州市市長展示並提出建議後不到10分鐘,曹志偉就收到了規劃局長的短信,當晚這位局長就電話告知已有一個改善的初稿;放下規劃局長的電話,國土局長的電話又來了……
  就這樣,廣州市法制辦聯合各個部門根據這張圖編製了一份新的流程圖,審批事項從93項減少至33項,審批環節也由93個減至5個,整個流程走完從799天降至37天。
  人們註意到,這張圖最大的受益者是企業和投資者。那麼,行政審批改革最廣泛的相對人:公民個人事務上還有哪些改進空間呢
  在今年的兩會上,曹志偉及其團隊帶來了與市民生活有關的“人在證圖”。這被認為是曹志偉與證死磕的升級版。
  ●這個行政審批制度提案團隊吸引了一批在校大學生的參與,他們分別以打電話到政府部門咨詢、查閱官網、親身辦理、實地暗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搜集。
  提出問題,分析原因,曹志偉還建言利用大數據整合公民信息,實現一證行天下。
  能不能像“萬里長征圖”一樣引起一場改革行動,仍有待觀察。
  ●廣州市政協給曹志偉的履職考評打了第一高分316分,而所有廣州市政協委員的平均分還不到86分,因此他被媒體稱為政協委員中的“學霸”。“如果履職滿分是100分的話,我給自己打99分,剩下的1分就是要不斷尋找不足的地方。”曹志偉說。
  ◎民間給他的“頒獎詞”
  ◎與證死磕有升級版
  ◎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履職考評得到最高分
  周巍  (原標題:何時告別“中國式辦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z49mzxe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